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都懂得利用“义”字来凝聚天下豪杰,一般认为是最讲刚性制度化管理的西方企业恰恰却在人本化管理、利用精神理念激励做得很好,而我们的中国企业却把我们老祖宗做得很好的传统全给丢了。
义聚典型例举之三:清朝名臣曾国藩
曾国藩(1811--1872年)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,他从湖南双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,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,连升十级,37岁任礼部侍郎,官至二品。紧接着因母丧返乡,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湘湖大地,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,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,被封为一等勇毅侯,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,后历任两江总督、直隶总督,官居一品,死后被谥“文正”。曾国藩所处的时代,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、衰败,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,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,一度出现“同治中兴”的局面,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,在政治、军事、文化、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。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,而且一直延至今日。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。
曾国藩的一生,其实充满了许多挫折
参加7次科举才中进士;当官后差点被皇帝砍了脑袋;太平天国时,每次亲自率军都吃败仗。他甚至投江自杀了好几次。
但天生湖南“骡子“脾气的曾国藩,并没有因一时挫败而失志,反而屡败屡战,重整部队,终于在1864年平定太平天国之乱。
这样一个人,为什么让这么多后人佩服?又能提炼出这么多的现代管理智慧?
“曾国藩就是教人如何在逆境中建立团队,成就事业。在不被老板(满清皇帝)信任的窘境下,受命组建湘军,处处受到朝廷的箝制,却又能打败太平天国,创造同治中兴大局。
为什么曾国藩以书生之身组建的湘军能打败气势如虹的太平军?
清末的地方团练只是由地方显达人士所筹组的保卫家乡民兵,中央政府并不给予军饷与武器等后勤支持。
但是为何曾国藩所建立的湘军,能够异军突起,取代朝廷绿营与八旗的正规军,并且打败拥有数倍军力的太平天国?平定乱事之后,曾国藩的部属李鸿章、左宗棠的部队,更长期担任清朝末年的主要武力,直到甲午战争才逐渐衰败?
关键在于,“扎硬营、打死仗”的理念和军队思想教育,TCL总裁李东生分析:所谓的扎硬营就是号令严明;打死仗就是有压倒对方、以小搏大的必胜决心(“亮剑”精神)。
曾国藩治军治学思想在近代和现代都有较大影响
曾国藩治军思想二大创建:
湘军治军精神理念:“扎硬营,打死仗”
重视思想教育(见后面的《爱民歌》
从未带兵打仗的曾国藩深知,农民为主体的湘军,要打败气势如虹的太平天国,必须有严格的思想教育,来管理书生(军官与幕僚)与农民(士兵)为主体的湘军。
为了打造一支纪律严明、敢斗敢拚的部队,曾国藩拟订了“勤教、转移与严绳”的思想教育策略,用密集的精神训话(勤教)、赏罚分明的奖惩升迁制度(转移)及制订严格的部队操练准则(严绳),来统御湘军。
毛泽东和蒋介石都很崇拜曾国藩
蒋介石非常钦敬曾国藩,自认是曾氏的私熟弟子。
1917年毛泽东曾表示:“愚于近人,独服曾文正。”在延安,毛泽东还向一些干部提议阅读《曾文正公家书》。后来有专家考证:毛泽东制定的供红军使用、后来唱遍全国的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》,就曾受过曾国藩《爱民歌》一类作品的影响。
曾国藩在筹办湘军时,编了一首《爱民歌》,歌云:
三军个个仔细听,行军先要爱百姓,
贼匪害了百姓们,全靠官兵来救生。
第一扎营不贪懒,莫走人家取门板,
莫拆民家搬砖石,莫踹禾苗坏田产,
莫打民间鸭和鸡,莫借民间锅和碗。
第二行路要端详,夜夜总要支帐房,
莫进城市进铺店,莫向乡间借村庄,
无钱莫扯道边菜,无钱莫吃便宜茶,
更有一句紧要书,切莫掳人当长夫。
第三号令要声明,兵勇不许乱出营,
走出营来就学坏,总是百姓来受害,
或走大家讹钱文,或走小家调妇人。
爱民之军处处喜,扰民之军处处嫌,
军士与民如一家,千记不可欺负他。
当时湘军与太平军相战甚酣,曾氏写《爱民歌》的目的,就是以此教育、约束湘军官兵,加强纪律性,以赢得民心。
曾国藩治军思想的启示
湘军一开始也是一批由农民和书生组成的乌合之众,没有纪律,打砸抢之类时有发生;没有战斗力,屡战屡败;
随着湘军的壮大,曾国藩意识到湘军再也不能是一批乌合之众,而应该是一支“有思想,有精神理念”的正义之师,于是就有了“扎硬营,打死仗”理念和《爱民歌》
有了扎硬营,打死仗”的队伍,才有战斗力;企业也只有拥有营销铁军,才能在激烈的商战竞争中取胜;
唱《爱民歌》是为了得到民众的支持;服务好客户,提高客户满意度是为了获得市场。
因此,我们需要“道”,需要“义聚+利聚”。
2、许多中国本土企业正处在从学步期到青春期的阶段
企业在从学步期向青春期转变过程中,必须确立自己较明确的理念体系。这是因为一方面,象人一样,他已实现了自己在生理、安全、社交等方面的需要,在追求自尊和得到社会承认的同时,又转向更高“自我实现”层次的追求上了。另一方面,企业此时的素质已经得到提高,同时也需要更多的社会精英的加盟,而此时的原有员工和加盟人员都已实现了生理、安全、尊重等层次的追求,要追求自我实现了,这样,一家没有理想和信念的组织他们是不会继续跟着走的。企业已进入了实现自我的阶段了。
另一方面,许多中国企业正在在走向产业相关多元化、区域多元化、人员多元化、投资主体多元化,急需一个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、共同目标来整合我们的思想和行动,形成凝聚力
三、企业文化
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、区域文化、企业创始人性格气质的复合体。在金钱和物资等经营资源越来越容易取得的今天。企业文化无疑将成为区别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。Hewitt调查结果显示企业文化强的公司的业绩比企业文化若的公司好很多。
指标 |
弱企业文化 |
强企业文化 |
总体股东投资回报率 |
2.3% |
7.9% |
股权收益率 |
4.4% |
10.2% |
资产回报率 |
4.55% |
8.0% |
投资回报现金流动率 |
4.7% |
6.6% |
实际销售增长率 |
1.1% |
2.2% |
员工人均销售额 |
$126,100 |
$169,900 |
1、企业文化体系设计的基本内容:
共图认为,企业文化的设计应以CIS为基本内容,以理念体系(MI)建设为核心,以BI(员工行为规范)和VI(企业视觉识别系统)为基本手段。同时,还应辅之以配套的管理体系和内部的各种活动。远景目标、发展战略、经营策略、管理模式、人力资源开发等都是理念的延伸和具体化。
关于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,共图的工作将以理念提炼、行为规范、理念渗透和共鸣机制设计为重点,主要工作包括:
1、 理念体系(MI)的梳理和提升
2、 员工行为规范(BI)设计
3、理念渗透和共鸣机制设计
2、理念体系(MI)的梳理和提升
共图认为,理念体系的设计应该:充分考虑企业历史沉淀和发展要求,提炼出具有鲜明
的个性特征和较强代感的企业理念,语言精辟、深刻,不落窠臼。包括:
1、 核心价值;2、企业精神;3、作风;4、经营理念;5、管理理念;6、人才观念;7、
市场理念等等。
3、理念体系
4、员工行为规范(BI)设计
共图认为,行为规范的设计应该:以企业理念为导向,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,制定出具
有时代特征、体现职业道德要求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和企业外部行为规范。包括:企业员工
基本行为规范,专项行为规范,礼仪规范,文明用语、忌语,文明员工基本条件,文明员工
否决条件等等。
5、理念渗透和共鸣机制设计
理念体系的确立、员工行为规范的提出等都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基本环节。企业文化发挥作用还需通过理念体系的渗透和共鸣机制。共图公司尤其关注企业文化渗透和共鸣机制,我们把该机制描述如下图所示,我们将对该机制做详细设计:
四、利聚机制:薪酬与考核评价体系设计
薪酬体系与员工绩效考评体系是公司激励与约束机制的核心内容。以绩效为中心的薪酬管理模式将建立一种制度导向,使公司整体绩效、部门绩效与员工个人绩效紧密结合,从而真正起到激励全体员工奋发向上,努力工作,忠于职守的战略价值作用,进而根据绩效目标差异明确员工培训发展目标,以不断提高员工素质,最终培育起一支走向市场竞争的职业经理人队伍,为中国企业走向卓越奠定基础。
1、薪酬决定因素
共图认为:科学有效的薪酬体系应由工资总额、岗位评价和绩效考核三方面共同决定,故我们设计的薪酬与考核评价体系将包括以下四大模块
2、共图薪酬和考核评价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
1、形成一套规范科学的薪酬考评体系,建立起以岗位工资为主的收入分配模式
2、建立起科学的工资总额薪酬机制,把集团内各成员企业的工资总额与经营业绩挂钩。
3、岗位评价:评价是针对岗位的职级和岗位工资的客观评价;我们认为岗位评价是当今中国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,以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、责任大小一个样、素质要求高低一个样的问题。岗位评价要建立起一套确定岗位职级的科学评价体系,并把职级与岗位工资挂钩;
4、绩效考核:考核是针对人的态度和绩效的考核。建立起一套对岗位职责履行程度和工作表现的考核体系,把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起来;
1、薪酬体系设计内容:
(1)各类人员薪酬模式(结构)设计
(2)母公司和子公司工资总额确定机制设计
(3)各类人员薪酬标准体系设计
(4)员工薪酬管理办法
2、长期激励机制设计(举例) :
(1)管理层持股(MBO)
(2)股票增值权(SARS)
(3)经济增加值法(EVAS)
3、考核评价体系设计
(1)把考核和评价分开:评价是评定某岗位在岗位序列中所处位置及相应工资级档;考核是评定某员工在其任职岗位上的表现和职责履行程度。
(2)设计评价方法和程序。
(3)设计评价因素和权重(评价因素包括工作职责、知识技能、工作能力、工作强度等四大方面近20个因素)。
(4)设计考核方法和程序。
(5)设计考核因素和权重(KPI指标)。
(6)设计对成员企业和经营者的KPI考核指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