与C集团的磨合
密谈X总裁
从横店落败而归后,我到了著名的C集团。
一个朋友很同情于我的四处漂泊的际遇,就把我介绍到C集团的X总裁那里,说X总裁是一个很厚道的人,我要是加盟是不会吃亏的。这次接触促成了我加盟C集团的一年半经历。X总裁确实与众不同,他见了我的第一句话就是“你是怎么回事也。”意思是说你这几年这么四处漂泊都是怎么了?他以很同情我的口气,跟我娓娓而谈C集团的理念,他的追求等等。确实,我遇到过的这么多的老板,唯有X总裁是见了面首先谈理念的老板。然后,他邀请我到C集团双方磨合一个月,都不必签什么合同,合适留,不合适离。我觉得很好。
在C集团的这一个月内,我遇上了另一位在C集团兼职的H教授,后来我们在C集团成了二大人物,我被称为笔快(连夜可以写上万字的报告或报道)、他被称为口快(口才好)。事实上,在C集团我们可以说是最佳搭档。
在这一个月内,我和H教授帮助C集团招聘了一批人才,在这次招聘中,由于有很好的策划,C集团的招聘大获全胜,其中招进了二位高手,包括一位在万向没有被重用的W先生。W先生硕士毕业,正是在我第一次离开万向时的1995年夏加盟万向,在包括X总裁在内在大部分人都存在顾虑争议的时候,我力排众议,力主聘用W先生。这样,C集团就有了后来的四大文人。万向的用人标准到底怎么了,后来又是证明这位W先生在C集团很争气,作出了比较大的贡献,现在是C集团的副总裁。
四大文人
由于有了四大文人等新生力量,C集团有了文人文化,在众多武将当中也就不会显得势单力薄,这样C集团就有了很好的氛围,我很喜欢,于是正式加盟C集团,并一度决心将之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。应该说,加盟C集团,我与X总裁都是非常慎重的,X总裁极其不愿看到我又离开C集团的那一天。为此,X总裁一开始就给我看了面相,他自己会看面相,他也很相信面相。而且,为了证实他的感觉,一次带我到沈阳出差时,还特意带我去一个他极其相信的、被认为是很灵验的老道士那儿算了一卦,证实我的人品以及与他之间的缘分都没有问题,但是后来到底是什么原因呢?问题是出在他身上还是我身上呢?
初到C集团,可以说我是有一些阴影的,也是有一些心态不平衡的。我在心里嘀咕道:象我这样担任过堂堂的万向集团发展部总经理,到你C集团来当个副总裁总是绰绰有余吧,可偏偏X总裁仅仅给了我一个企划部经理,后来升格为发展部经理,再后来任命为管委会秘书长。在C集团,管委会是一个代替董事会作决策的机构,X总曾经说过,任命我为管委会秘书长后,待遇将大大提高。但不知为什么,就是一直没有提高。
事实证明,我们四大文人对C集团作出的贡献是很大的,我为C集团的所带去的价值是有目共睹、不能抹杀的。在1996年C集团的销售还没有超过3亿元,其管理水平和企业形象与万向集团是不可同日而语的,由于有了万向等一流企业的磨练,如果仅仅从水平和能力来说,对于作好C集团的事情可以说是小菜一碟。后来C集团由于明显的业绩和管理水平、企业形象等方面的全方位显著提升,X总裁称为名噪一时的企业家明星,获得诸如全国政协委员、省政协副主席等荣誉,应该说是跟我们的工作是分不开的。
我想过了,在职务上,你可以慢慢地考察我,因为对于C集团,有一个致命的地方,就是对万向集团死活不卖账、不服气,这样的心理自然就会对我不利,在职务的考虑上就会影响到对我的安排。但在报酬上,你不能吃亏我,因为我吃的亏已经太多了。我也相信,在这么厚道的X总裁下面,是不会吃亏我的。所以,在第一年给予我低于期望值比较远的报酬时,我认了,我想只要我做出更大的成绩,X总裁总是会体现的。
但是,我最终还是判断失误了。于是发生了我终于离开C集团的悲剧。
我想,这里X总裁是不是犯了一个他自己可能都不会承认、但内心深处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严重错误:把我当做是“一个受收留的穷途末路沦落人,可以廉价使用的劳动力。”
尽管我对X总裁的各方面人品绝对信任,但人处在逆境中,可能会非常敏感,一有吃亏,我就会认为是被耍了一把。
我作出了选择,向C集团总裁提出了辞呈。我是属牛的,只要是我决定的事,那就意味着我真的已经决定了,C集团再试图弥补以及一批批的游说者都已经是晚了。可以说,我与C集团之间“义聚”没问题,问题出在“利聚”上。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,“义聚诚可贵,利聚价亦高,若为双赢故,二者皆莫抛。” |